曹明华 官方网站

+收藏:http://caominghua.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梅花情与梅花魂
2011-08-09    浏览(2917)    作者:马克    来源:曹明华 官方网站

梅花情与梅花魂
   ——《曹明华画集》序

国家一级美术师曹明华先生,1945年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县。受吴越深厚文化底蕴和江南优美自然风光的陶冶,自幼喜爱绘画。在上海市松江县上高中时,有幸得到画家陈白荷老师启蒙,在他的心田里播下了爱美的种子。但真正显示艺术才华还是1969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他以画梅作为自己的雅号,虚心学习,勤于专研,笔耕不缀,所作日进。1991年他首次在北京举办的个人画展,得到美术专家们的认可和广大观众的喜爱,一举取得成功。

时隔十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又高兴地看到,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曹明华画集》。它不仅集中地展示了画家从艺以来尤其近年来创作的新成果,也体现出画家在艺术上一贯坚持创新求变的心路历程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诠释。在这里,我仅谈几点个人观感,愿与广大读者一起共赏他的佳作。

拜众师为师  勤学出智慧

这是曹明华从艺的实践经验,也是许多画家的成功之路。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造化是创造的老师。曹明华首先师承的是生长在大自然中的梅花。因为只有真正熟悉梅,热爱梅,理解梅,才可能画好梅。为此,他长期坚持深入实际,面向自然,利用一切机会到各地去访梅、赏梅,了解梅的有关历史,研究梅的千姿百态,感悟梅的精神品格,写生梅的结构特征。多年来,无论是在无锡梅园、杭州灵峰、余杭超山,还是在江西大庚岭、苏州香雪海、西安兴庆宫、云南黑龙潭和天台国清寺等地,都有他的足迹。但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踏雪寻梅,而是把访梅赏梅作为自己学画的大课堂,置身在生机盎然的自然怀抱,既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又能增进爱梅的感情,种种画梅的欲望与构思会自然而然地在心中升华。

曹明华又以古今画梅的名家和咏梅的诗人以及广大观众为师,学习和临摹前辈梅画的高超技艺,深入领会传统花鸟画的美学品格,感悟文学大师们缘物寄情,吟咏梅花的意境与诗美,了解观众的爱好需求和现代的审美情趣,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修养。他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除自己的努力奋斗外,与前辈的关怀指导和广大观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陈白荷作为他的启蒙老师,早在上个世界70年代就题诗云:“明华喜丹青,下笔辄有神,业余时挥写,花鸟含真情”。预言“他年必非凡流”。曹明华在西安工作时,还得到过著名画家蔡鹤汀、康师尧等先生的指教。著名老画家董寿平曾说过:“曹明华长于画梅,70年代以来每次进京必出示其作,今观此册大有进益,其勤奋处至为可佳也。”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也很欣赏他的梅画,对他的梅花风格作了高度评价。中国文联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尹瘦石评论曹明华的梅花“风格清新,有书卷之气”。他的梅画不仅在美术界得到好评,也受到圈外人士的称赞。比如我国资深的理论家梅行同志曾以“贞雅高洁,俊逸奇妍”的长篇题词相赠,认为“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可为人借鉴,其求真之心更可为人效法。”凡此种种,对曹明华的思想成长和艺术提高来说都是积极的支持和鼓舞,也充分体现出前辈积极传承我国绘画优良传统的高度责任感。

爱梅的情结  颂梅的魂魄

在曹明华的创作实践中,画梅一直是他的主攻目标。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视梅花为知己,魂系梦绕,如痴如醉。他把自己的画室命名为“梅花书屋”,还刻有“万树梅花笔底开”、“神州处处访梅花”等印章。为弘扬梅花精神而画梅不止,正如古人所云:“画梅需同梅性情,画梅需同梅气质。”他的梅画既状其形,更传其神。或表现梅花“独领四季春”、“一笑暖天下”的风格,或赞颂梅花“不畏雪霜寒”、“雪虐风饕亦自如”的精神,或赞扬梅花“无意苦争春”、“只有香如故”的品质等等,都十分注重梅画的文化内涵。

他的创作一贯注重以情作画,情不生不画,若情之所至,便全身心地投入,才思敏捷,精力充沛,行似疾风,空灵、晓畅,笔情生动,墨趣潇洒,节奏感强,艺术表达自然,形象生动诱人。大画注重整体气势,小画讲究维妙情趣。作品的品种丰富,内容与形式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收入画集中的《隋朝古梅》,是一件具有代表性的巨幅佳作,庄重、大气、浑厚、雄健,整幅画笔精墨妙,古朴典雅,气势轩昂,既突出了那棵蕴藉深厚、铺天盖地的千年古梅,又营造出了一个诗化的艺术境界。隋梅虽历经岁月和风雨剥蚀,但古韵犹存,老而弥坚。古干曲如龙,劲似铁,纵横交错;新枝茁壮,繁华吐蕊,一树芬芳,焕发着顽强的生命力。对横贯在古梅后边那面古刹围墙的处理,不仅在构图上形成横与直、静与动、间与繁的穿插对比,增强了作品的稳定感,而且灰瓦红墙的色彩,更衬托出梅花的清香洁白。你站在这幅画前,定会为古梅顽强不屈的精神所折服,并引发种种怀古情思。这幅画问世之后,曾博得广泛好评,但曹明华并没有以此为满足,或者说他意犹未尽,于是他又用水墨技法,对这棵千年古梅又进行了艺术的再创造,并命题为《仙姿国魂》,进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这两幅画同一题材的古梅创作,艺术上各尽其妙,各有千秋。如果说,前者在艺术处理上还留有少许写生的痕迹,那么后者则更加概括提炼,更见见墨见精神。这两幅作品的重要意义都在于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礼赞,同时也折射出了我中华民族的博大精神。

我还喜欢曹明华笔下的那些白梅长卷,常为其高雅、清纯、明快、灵动的格调所吸引。长卷的画面疏密有致,虚实得当,花枝舒展,颇得梅之神采。;风过处散发着一种恬淡的清香,具有弹性的嫩枝条摇曳时,更有一种音乐的韵律感。面对这种“宽影幕”的画幅,往往能拓展视域,赏心抒怀,甚至还能在天人之际,物我之间得到某种交流与融汇。由此亦可看出画家是深得我国古代梅画之造境精髓的,不过其间他又自然地融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此外,画册中收入的《绿萼透香》、《乾坤清气》、《丹心晴霞》、《冰姿》、《傲骨》、《梅开五幅》、《咏梅诗意》和《孤山寒梅》等作品,无论在构思立意和谋篇布局,或是笔墨运用和整体效果方面,都是旨在歌颂梅之不同神韵与个性的好作品。这里不多赘言了。

 师古不泥古 贵在创新篇

“笔墨当随时代”,这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必然,这是美术家们在艺术实践中的共识,也是曹明华创作的切身体会。实事证明,只有真正是民族的、民间的和现代的,同时又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美术作品,才符合当代广大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十多年前,我在一篇《为梅传神写照》的短文中,曾对曹明华创造的《风雪梅画》做过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当时我认为《风雨万玉图》、《万花舞瑞雪》和《风雪梅花》等新作是曹明华“创造性地学习前人画雪梅的经验和传统的圈梅画法,又汲取了西方绘画之长,融会贯通的创新之作。它的成功之处在于以真切的感受和敏锐的捕捉力,画出了梅花与风雪交织的氛围和动感,画出了梅花在风雪袭击下昂首不屈的精神,画出了团簇的梅花与滚动的风雪交织的那种扑朔迷离的朦胧美。欣赏这样的作品往往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不禁会为画家真切地表达了‘梅花欢喜漫天雪’的境界而赞叹。”至今,我仍然认为曹明华的风雪梅画具有独创的价值。尤其那幅《风雪梅花》,是梅是雪是风彼此交融,一片迷茫,如梦如幻,在轻盈地舞动中透出阵阵芳香,还带着丝丝凉意。好个银色的世界啊,真是魅力无限。

不过,还有两点需要补充:一是风雪梅的创意,源于画家自身的真实感受。有一年他去安徽滁州醉翁亭观赏欧阳修手植的那棵古梅。当时正值大雪纷飞,那棵巨大的宋梅就伫立在漫天大雪的院落之中。满树的梅花和风雪早已融为一体,远远望去大有“似雪似花花似雪”的诗意,晶莹飘逸,美妙绝伦,给他留下难忘的印象。而是他在画梅技法上,既学习古人圈梅的画法,又打破了过于工整的局限,强调了不似之似的随意性,圈圈点点皆成梅,挥毫落笔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对照赏析,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温馨与企盼。不过要说明的是,我之所以推崇曹明华的风雪梅花和李方膺的诗意画,并非说他们已臻于完善,而主要是提倡敢于不与人同德创新精神。力求在成千上万的梅画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东西,在艺术上借古开今,洋为中用,立志创曹梅风格,立曹家样,这在目前画界因袭守旧之风还盛德情况下尤为可贵。

在画集中我们还可看到,曹明华除画梅外,还兼画其他花鸟题材。如芙蓉、菊花、鸣蝉、金鱼、青松、翠竹、牡丹、白荷等。虽然比重较少,却显示了画家多方面的才华。而且多种表现技法的融汇,也有利于梅画的提高。在上述题材中他画的各种鸣蝉兼工代写,有粗有细,有声有色,相印成趣,尤为观众青睐。

冬去秋来,时光荏苒。曹明华从艺已有40余年了。由于他锲而不舍,刻苦营造,已取得了累累硕果。通过展览、出版和各媒体的宣传报道,早已声誉鹊起,并取得了美术界和社会的重视。但是,他也深知学无止境,艺无止境,艺术创新的道路还很长,也很艰辛。祝愿他创新再创新,相信他的梅花定会开在人民心中,香遍神州大地。

   2004年初春于北京 

标签:曹明华,梅花
分享:
上一篇:赞曹梅
下一篇:赞曹梅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